祖先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祖先阅读 > 大明元辅 > 第280章 剑指东瀛(三十)两幅堪舆图[二合一]

第280章 剑指东瀛(三十)两幅堪舆图[二合一]

第280章 剑指东瀛(三十)两幅堪舆图[二合一] (第1/2页)

王家屏这话说得很冲,但沈一贯却不能不回应。尤其是王家屏提到了退位让贤云云,沈一贯若不明确表示并无取而代之之意,那在大明朝廷中就没法混了,毕竟大明的文官不管是什么事,表面上的工夫都必须要做足。
  
  “元辅误会了,我并无此意。”沈一贯笑道:“皇上,元辅,诸位,我方才这番话的本意并非质询,更非问责,不过是陈述事实罢了。
  
  高南宁赫赫之功已留青史,没有谁会对此表示怀疑,否则安南内附、辽东焕新、宁夏安靖、漠南一统……乃至于京营再振等事实却该如何解释?
  
  我所以有方才这番话,其实是想说高南宁有这般显赫武功,实乃得益于皇上之信任,得益于历届阁臣之运筹。
  
  皇上之信任对于臣下建功立业何等重要,这是不必多言而人尽皆知的,然而阁臣运筹之功反倒往往被人忽视。皇上,对于此点,臣实有话说。
  
  方才王元辅提到前元辅申公,误责我贬低申公,此言谬也——我以为申公之功极大,甚至不逊于高南宁!”
  
  沈一贯这话风似乎转得太快,王家屏一时都没弄明白他是如何转来转去就转到夸赞申时行来了的。不过王家屏却知道,沈一贯作为心学派的一员,贬低申时行的可能性的确比较低,夸赞他反倒正常。当然,现在首先得弄清楚沈一贯究竟想干嘛。
  
  “申公入阁甚早,隆万之交便为辅臣,至其致仕之时,辅佐皇上长达二十六年矣。申公入阁之时,我登科不过二三载,如今回望,不胜唏嘘。”沈一贯叹息道。
  
  他顿了一顿,又道:“他在内阁既久,首揆天下亦久。万历十一年时,前元辅张蒲州公丁父忧去位,申公便位晋首揆,自此秉政长达十五年,可谓世所罕有。
  
  皇上,诸位,申公十五年秉政期间发生了哪些大事?我看至少便有如下一些:京营改制、开放藩禁、西北平乱、财税改革、建州二分、伐灭蒙元、平定播州、一战朝鲜……
  
  诸位或许会说,以上这些功劳不都是高南宁所为么?然也,可是高南宁立下事功如此之多,彼时坐镇中枢上辅天子、下安群臣者,难道不是申公么?
  
  诸位,昔日先帝穆庙在位之时,俺答封贡之功居首者何人?是方逢时还是王崇古?都不是,俺答封贡之首功为高文正公,次功为张文忠公。由此可见,事功固是高南宁所立,然定策之功乃在中枢……”
  
  沈一贯说到这里,众人就都回过味来了,原来他是希望借由抬高申时行的“定策”之功来压高务实的“事功”。
  
  不过这就有些小看了天下英雄,还不等王家屏开口,梁梦龙依然咳嗽一声,慢条斯理地反驳道:“定策之功当然是大功,不过沈阁老彼时不在阁中,甚至不在六部,恐怕对许多事情知之不详。”
  
  梁梦龙呵呵一笑,道:“沈阁老方才所举例诸功,其实大半都是申公反对过的。”他说到此处朝皇帝微微拱手,又道:“真要说定策之功呢,那其实这些功劳大多只能算在皇上这儿。”
  
  沈一贯显然没料到自己柔中带刚的一招居然被这样轻易化解,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梁梦龙刚才提到的问题:“沈阁老彼时不在阁中,甚至不在六部”,他还真不清楚在那些事里申时行大半都是表示反对的。
  
  其实真要想想的话倒也不难理解,除非大势所趋难以撼动,否则申时行作为心学派的领袖怎么可能附议高务实的建言?
  
  可惜,沈一贯的政治机巧虽然颇精,但情报工作却做得不够,这才闹了这样一个乌龙,在这里东拉西扯说了老半天,结果却被梁梦龙一句话堵了回去,真是好不尴尬。
  
  朱翊钧心里颇为高兴,不过他毕竟是皇帝,而皇帝必须有皇帝的考虑和立场,此时却是不能表露态度的。作为皇帝,平衡臣下的力量与态势乃是基本功,所以他不仅不能在此时嘲笑沈一贯,甚至还要为沈一贯解围。
  
  朱翊钧摆手制止了其他人打算发言的动作,一锤定音地道:“申先生乃是三朝元老,辅政二十六年劳苦功高,这些话朕在准其致仕时都在圣旨里都已经说过了,今人无须再重复说明。
  
  至于沈先生,你若只是想为申先生抱不平,朕只好说大可不必。朝廷对申先生的功过分得很清楚,功就是功,过就是过,不该混为一谈。”
  
  朱翊钧说到这儿,话风陡然一转,道:“众爱卿或以为朕今日召诸位前来是为讨论朝鲜战事,其实不然。正如方才沈先生所言,朝鲜战事朕即已委任南宁候全权经略,那么在事成之前就不打算多加干预。今日召众爱卿前来,是有一幅颇为有趣的堪舆图要请诸位一观。”
  
  朱翊钧说完,司礼监掌印陈矩便轻咳一声,冲旁边微微招手,便有小黄门拉开墙上的幕布,展示出两幅地图来。
  
  诶,不是说一幅堪舆图么,怎么变成两幅了?
  
  不过朱翊钧没有解释,而是很自然地接连指着两幅地图道:“众爱卿请看,这是王氏高丽的堪舆图,这是李氏朝鲜的堪舆图。诸位仔细看这两张图,发现什么问题没有?大家看这一块。”
  
  朱翊钧指着朝鲜东北部那一大块,道:“这一块在王氏高丽时期属于女真人,并不属于高丽王国领土。但同样是这一块,在李氏朝鲜时期,却成了属于朝鲜王国的领土,也就是今天的平安道北部和咸镜道。
  
  那么问题来了,李氏朝鲜几乎和我大明是在同一时期建国的,元朝时期,王氏高丽尚且没有东北领土,我大明时期,李氏朝鲜一下子就有了东北领土,怎么回事?”朱翊钧问完,目光淡淡扫视过内阁众臣。
  
  是不是明朝割让了这个土地给朝鲜?说割让肯定不准确,因为朝鲜着实没有这个能力让当时的大明割让领土。但是事实上,这一地区确实是朝鲜在元末明初那段时间获得的。
  
  如果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,这一地区有天然良港清津港,倘若其属于中国的话,就意味着吉林就拥有了出海口,将不再是一个内陆省份!
  
  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?其实,这个事件确实是历史事实,不过中国这边直接一笔带过,而记载在朝鲜史书上,则叫做“太宗赐土”,意思是明太宗赐予了这一块土地给朝鲜。
  
  你问明太宗是谁?其实就是成祖朱棣,他原本的庙号是太宗,后来嘉靖时期被改为成祖。
  
  那么,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把这一片土地送给朝鲜呢?这牵扯到元朝末年一件大事:红巾军远征朝鲜。
  
  后世之人说起朱元璋或者张士诚,那肯定是熟悉的。历史爱好者说起刘福通、韩山童,肯定也多少是有所耳闻的。但是,如果要说起关先生和破头潘,想必很多人就一头雾水了。这俩位是谁?从名字来看,实在也太非主流了,是水浒里面那些好汉一样的土匪吗?
  
  那倒不是。事实上,这两人都是刘福通的部将,关先生本名叫做关铎,破头潘本名叫做潘诚,至于为什么是这些外号,史书未载,后人自然也就不知道了。
  
  为什么要从他俩开始谈?因为作为一支北伐军的总司令,关先生居然一路打到了朝鲜半岛,在中国古代而言堪称军事奇迹。
  
  既然都称得上奇迹了,那他们为何寂寂无名呢?大概是由于《元史》是明朝编写的,所以并没有怎么详细写这些人的事迹,而等到编写《明史》的时候,这些人的事迹早就淹没了。
  
  不过,《高丽史》却记载了这一事件,其中有述:“红贼伪平章潘诚、沙刘、关先生、朱元帅等十余万众渡鸭绿江”,“辛丑,沙刘、潘平章、关先生等贼三十余万深入王京”。
  
  原来这一支北伐军不仅声势浩荡,把中原和北方搅得天翻地覆,而且在进攻元朝大都受阻后,他们居然直接调转兵锋,走过了辽西走廊,攻下了辽阳城。而随后,关先生便率领这一支偏师越战越勇,干脆横跨鸭绿江,攻入了朝鲜半岛!
  
  要知道,古代社会远征朝鲜半岛,后勤历来都是一个大问题,所以中国历史上只有汉武帝、唐高宗、忽必烈、皇太极等寥寥几人成功过。
  
  不过如果按照《高丽史》的记载,这些红巾军完全就是流寇,其在王京“留屯数月,杀牛马张皮为城,灌水成冰,人不得缘上;又屠炙男女,或燔孕妇乳为食,以恣残虐”。当然,考虑到朝鲜人有朝鲜人的政治正Q,这些描述可能有些夸张,甚至可能干脆就是诬陷为主。
  
  总之,在元末兵荒马乱之下,关先生和破头潘率领的四万红巾军居然一路高歌,攻入朝鲜半岛,而且更离奇的是高丽军队不堪一击,红巾军居然攻克了高丽王城西京——也就是今日的平壤。
  
  要知道,这可是1356年的事情!这一年,朱元璋还没有攻克南京,连自己的根据地都没有,而红巾军已经把整个北方搅得天翻地覆了。
  
  然而,事实上此时的时机还不是很成熟,那会儿元军尚有十分强大的实力,所以元军迅速反扑,就如同清军反扑北伐的太平军一样,从直隶开始,红巾军接连吃了败仗。
  
  最终,元军攻克汴梁,刘福通的北伐不仅没有攻克大都,最终搞的自己的起义军大本营汴梁也丢失了。下一次北伐需要等到十二年后,也就是朱元璋派徐达北伐,那个时候才算时机成熟。
  
  中国历史显然只会记载徐达北伐这些,其他的不会着墨记载,更不会去关心朝鲜半岛的事情。然而,朝鲜半岛此时出了一位大将军,恰恰是此人击败了红巾军,凭借着军功一路高升,他是谁?李成桂。
  
  李成桂崭露头角的时候,年仅二十七岁,那时他还只是一位普通的将军,只是一个地方豪强出生的……算是小军阀吧。
  
  当时中国红巾军攻入高丽王国,攻克西京平壤,情势万分危急。由于高丽是元朝属国,因此高丽国王紧急向元朝求救,然而元朝此时自顾不暇,显然根本没兴趣去救他,只能让他们自救。于是,高丽的宰相安佑与上将军李芳实便带领了十几万军队去迎战红巾军。
  
  巧了,此时的高丽王朝和前几年的朝鲜一样,属于是和平太久了,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,这十几万军队居然愣是打不过区区四万红巾军,被红巾军一通暴揍教训得怀疑人生。
  
  关键时刻,李成桂站了出来,他表示说这些红巾军虽然来势汹汹,但后勤是一个大问题,而且他们一直以战养战,说白了就是靠抢劫维持着战斗力,所以只需要截断其后路,随后便能击败他们。
  
  道理是这个道理,但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,只有手底下才能见真章。于是,李成桂率领自己训练的2000精兵出战,先截断了红巾军的退路,随后又引诱在西京的红巾军出城作战,在西京城外大战红巾军。
  
  大战的关键时刻,高丽军队终于赶到,两军合力击败了红巾军,李成桂更是亲率敢死队登上西京城楼,就此收复西京。
  
  年轻将来依靠小股精兵击败来犯大敌,这段记载是不是与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?不错,李成桂当时在朝鲜半岛展现出来的勇武,就好比数百年前一战定中原的李世民。
  
  经此一战,李成桂名声大振。另外,红巾军的活动成功让高丽王国摆脱了元朝的控制,为自立打下了基础。而此时,高丽恭愍王本身昏庸残暴,很多功劳很大的将领被他怀疑,先后被杀,比如郑世云、安丛、金得培、李芳实等,唯独李成桂一直受器重,没有被杀。
  
  高丽王朝很看重他,命令他率军乘机收复被辽东王纳哈出攻占的城池。纳哈出是元末著名权臣,长期盘踞辽东,后来在1375年被大明击败并俘虏。此时的他,还在辽东称王称霸,不可一世。
  
  李成桂采取夜袭,在深夜翻越山岭,亲自率领精兵六百夜袭敌营。随后,又诈败引诱元军,射死一名元朝精锐将官。
  
  此后,李成桂在咸兴之战中击败纳哈出,纳哈出彻底失败,退出朝鲜半岛,表示愿意和李成桂和好,不久把两个城池退还给了高丽恭愍王,还称赞李成桂说:“年少而用兵如神,真天才也。将任大事于尔国矣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