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先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祖先阅读 > 大乘妙法莲华经 > 第89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89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89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1/2页)

戊二、叹美所持之法及示通经方轨分二:己一、长行;己二、重颂
  
 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零一面,我们看戊二的“叹美所持之法及示通经方轨”。
  
  这一科是迹门流通当中五品的第一品,。前面的迹门正宗分,佛陀的三周说法,主要的目的是让我们产生对《法华经》的信解。信解什么道理呢?信解一佛乘的妙理。什么叫一佛乘?简单地说就是会权入实。学《法华经》,你要把你所修的法门,不管你是透过布施、透过持戒、透过念佛,你要把你所修的三乘的法门,要能够会归到你的一念心性。这就是整个《法华经》的核心思想,就是信解一乘的妙理。
  
  我们前面的信解是一个很粗显的信解,透过闻思的信解。所以,佛陀在流通分的时候讲,必须讲出一个方法来增长我们的信解。这当中佛陀用两个方法:一个是讲到功德,一个是讲到行持的法门。一个功德,一个法门。在讲功德跟法门的时候,佛陀是分成两大科:第一个是约能持之人,第二个是约所持之法。约人跟法。
  
  前一科,约人,佛陀讲到五种法门,五种法师,就是受持、读、诵、解说、书写这五种法门。这五种法门的主要目的,就是一种文字的熏习。因为佛陀的经典,那不是一般的文字,那叫做“清净法界等流正法”,所有《法华经》的经文都是从佛陀的清净法界流露出来的,所以跟一般的书不一样。我们凡夫的书,那是从众生的妄想心流露出来的,那是颠倒想。《法华经》的经文来自于清净法界,所以它就能够引导我们回归清净法界,这个就是文字熏习的好处。它从什么地方来,它就把我们的心带到什么地方去,说是“无不从此法界流,无不还归此法界”。
  
  在唐朝有一个赵州禅师,他老人家二十几岁出家,活到一百二十岁,所以他开悟以后修行的时间非常长,大概禅宗里面开悟以后他修的时间最长。他自己在这个五六十年的修学当中,他晚年的时候讲一句很重要的话,他说:相续也太难。就是我们在观一念心性这种会权入实,我们要进入实法的时候,太难!
  
  如果说我们修权法,不难。你修无常观、无我观,日常生活当中你看到人事的变化——哦,昨天的人是这样子,今天的人改变了,这个事情也变化了,而这当中我们是不能控制的,“万般皆是业,半点不由人”。所以无常无我的智慧,你从生命的经验很容易去掌握、去观察。
  
  但是,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叫做不思议境,在日常的因缘里面你看不到它的痕迹,捉摸不到它的踪迹的。所以,禅宗开悟以后,没有文字相的熏习他就很困难,相续也太难。祖师可以透过他的开导,或者是他一些基本的动作,说是德山棒、临济喝,让你当下地回光返照,灵光乍现。然后呢?然后你就得靠自己了,长养圣胎。
  
  所以佛陀慈悲。禅宗很多的开悟回过头来,一定要回到教下,因为你的开悟,只是叫做信解。你要把信解变成一种很深入的坚定的理解,你必须怎么样?受持、读、诵、解说、书写,靠文字的熏修。那么,这五种熏修当然主要是增长观慧。
  
  佛陀要讲出的助行,十种供养,透过香花、透过赞叹、透过合掌恭敬,身口意的供养,培养我们修学这个法门的虔诚恭敬心。因为我们定课有时候做久了以后,就会产生一种轻忽的心态,好像把它当作一种日常的生活,所以就使令我们在修法的时候,效果就大打折扣了。所以佛陀透过虔诚恭敬心跟文字的净法熏习,这两种的正助合行,把我们前面的迹门正宗的信解慢慢地加强。这个是约人。
  
  己一、长行分二:庚一、叹经法;庚二、示方轨
  
  庚一、叹经法分五:辛一、约法叹;辛二、约人叹;辛三、约处叹;辛四、约因叹;辛五、约果叹
  
  这以下约法。佛陀直接约的一心真如这个法体来说明,你修这个法有什么好处,以及它弘传的方法,这一科讲到两个重点。我们看讲义,这个地方有两科。一,长行。长行当中又分成两科。一,叹经法。
  
  辛一、约法叹
  
  尔时,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:我所说经典,无量千万亿,已说,今说,当说,而于其中,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。药王!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,不可分布妄授与人,诸佛世尊之所守护,从昔已来,未曾显说;而此经者,如来现在,犹多怨嫉,况灭度后。
  
  赞叹《法华经》这部经,共有五段。这是第一段,约法叹,是直接约一心真如的法体来赞叹。
  
  佛告药王菩萨摩诃萨,在我的一代时教当中,佛陀讲了无量千万亿的法。这当中有“已说”的,已说是包括什么呢?相对《法华经》来说,已说的是包括华严、阿含、方等、般若这四时,这是已经说的,相对法门。“今说”,今说指的是在里面所说的《无量义经》。“当说”,未来当说的,指的是《涅槃经》。
  
  总之,在整个佛陀五时的说法当中,《法华经》的特点叫做什么?难信难解。你很难产生真实的信心,你也很难深入地理解,为什么呢?因为“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”。佛陀有很多很多的法,但是他有个根本来摄持这个法。就是谁摄持这个法?佛陀的三身、四智、五眼、六通,无量的百千陀罗尼门,都是从一个东西出来的,就是从一念心性发动出来。所以,妙法,它的特点就是,它总持一切法。这个能持一切法的这些妙法是最难信、最难解的,因为它是诸佛的秘要之藏。什么叫“秘”呢?秘就是隐而不说。佛陀刚开始先把这种不可思议的一念心性隐藏起来,不说。这个法门有什么特色呢?叫做“要”,它总持一切法。所以蕅益大师用“隐而不说”跟“总一切法”来解释秘要。所以,这个法藏,佛陀是不可以随便地分布给其他人的,除非你根机成熟。
  
  而且,这个法门是“诸佛世尊之所守护”。因为三世诸佛的秘要是同一个秘要,就是一心真如,这个法门是三世诸佛共同护念的法门。从过去以来,“未曾显说”。佛陀在《法华经》之前,并没有明显地说出来万法唯是一心。这部经所强调的一念心性,乃至于佛在世的时候,“犹多怨嫉”。这不可思议,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种种功德庄严,讲《法华经》的时候尚且有五千退席,何况是在佛灭度后的五浊恶世众生呢?
  
  就这个地方是强调《法华经》的两大特色。就是有人问你说,那你学《法华经》,《法华经》有什么特色呢?两个特色:一个,它是佛陀最核心的思想,秘要之藏;第二,这个秘要之藏,一般人难信难解。
  
  我们一般人,没有学《法华经》,我们对佛教的思想是建立诸法因缘生。这大概是所有佛弟子的共识了,不管你是什么宗派。一切法怎么生的?诸法因缘生。一个人会堕落三恶道,因为他依止了杂染法,杀盗淫妄的法;一个人能够成就功德,他依止的是佛陀的清净的法。所以,我们建立因缘法,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,布施成就富贵,持戒成就尊贵,忍辱成就庄严。
  
 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情,就是说,为什么你修布施的法来生会让你富贵?你修的是一个法,它怎么会出现果报呢?这个地方其实是有问题的。所以,因缘法里面一定有佛陀没有说的秘密在里面。就是说,你修布施的时候,是修布施的法,结果它出来的不是布施的果报,出现的是富贵的果报。那这个地方,这中间出现什么事了?出现的是佛陀的秘要之藏。
  
  就是说,其实不是布施的法让你富贵,哪是这样子呢?因为你布施的法,它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。你修布施的时候,你产生布施的心,而这个心去熏习你的真如本性;真如本性本来就性具无量的功德,所以,不思议熏,它就不思议地变现;你用布施的法去熏习你的内心,你的内心变现富贵的果报。所以它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,叫做真如受熏。这一块,佛陀秘而不说,因为太难理解了。所以佛陀就简单地说,哦,你修布施的法,这个法门就会带你到富贵。所以我们一般就是讲诸法因缘生,它合乎我们的习气,就是有所得。就是我们凡夫“众生处处著,引之令得出”。我们以前追求果报,结果呢?造杀盗淫妄。佛陀就利用我们这种追求的心,一开始用取代法来让我们修学,就是你与其去追求杀盗淫妄,我倒不如引导你来追求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。但是追求的心没有改变——有所得。但也没关系,为实施权。就是说,佛陀刚开始不碰触我们最难改变的攀缘心,佛陀一开始把这一块先放下,就是你攀缘好的,好过你攀缘不好的。所以刚开始修学,有所得心是可以理解的。
  
  但到《法华经》的时候,佛陀告诉你,其实你所得到的东西,都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,你根本什么东西也没得到。人生,你不可能得到任何东西。就是,你自己用这个法去熏你的内心,然后呢?然后你内心变现一个果报让你去受用,叫心作心是。是心修布施,结果呢?是心变现富贵。所以这一来一回都是你自己的东西,你哪有得到什么东西呢?但是这种观念很难理解,也很难接受。就是我修了半天,结果还是我自己的东西!所以这个观念在《法华经》佛陀开权显实以后,有五千个退席,就这个问题,叫做难信难解,因为它是佛陀秘要之藏。佛陀一开始在因缘所生法当中他有一个核心的秘密,佛陀把它隐藏起来,只讲因缘所生法,没有谈万法唯是一心,是这么一个情况。
  
  辛二、约人叹
  
  前面是约法的自体来赞叹,这个地方约受持。就是说,我受持《法华经》,我每天这样读诵,有什么好处呢?
  
  药王!当知如来灭后,其能书持、读诵、供养,为他人说者,如来则为以衣覆之,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;是人有大信力,及志愿力、诸善根力,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,则为如来手摩其头。
  
  佛陀讲到约人的时候,他说,当知在佛灭度以后(当佛灭度以后,当然进入了像法、末法时代了),有人能够听闻《法华经》,得到受持以后,开始书写、读诵,乃至于修十种供养,为他人解说,那么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?
  
  “如来则为以衣覆之。”这个“以衣覆之”就是成就忍辱力。佛陀用衣服保护你,让你不受伤害,忍辱力。“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。”你能够得到十方诸佛特别的护持、摄受。第三个,成就三力。这个人在内心当中产生大乘的信力、大乘的愿力跟大乘的智慧力,这个“善根”就是智慧。成就信、愿跟智慧。
  
  这以下总结。“当知是人”,在今生当中“与如来共宿”。就是我们修因缘所生法的人,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家的感觉,就是到处攀缘,一下子攀缘布施法,一下子攀缘持戒法。而你学了《法华经》,你能够找到一个家。这个家,跟佛陀的是同一个家,一家人,“与如来共宿”。这是指当下的修学。对未来来说,能够成就佛陀的摩顶授记。
  
  所以说这个“约人叹”讲到灭恶生善。忍辱力是偏重在破恶;大信力、大愿力跟善根力,生善。是这么一个情况。
  
  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,有一个老法师,我跟他还是比较熟,经常有互动。这个老法师是修净土宗的,他平常的修行只有两个方法:一个拜佛,一个念佛。拜完佛,就静坐,就念佛。所以平常也是就拿一串念珠,到处走来走去的。他到晚年的时候,突然间受持《法华经》了,受持了五到六年左右,结果往生了。往生以后出现什么事呢?第一个,他神态非常安详。神态安详这还不算什么,因为福德力大的人临终也是神态安详。更重要的是,他的脸色红润,微微红润。这个就不是福德力了,这个是道法,心与佛合,心与道合。我们一般临命终的人脸色是苍白的。就是他已经有那个道的力量进去了。你看他一生当中的修行,就是拜佛、念佛、诵《法华经》。
  
  所以《法华经》的不可思议在哪里,诸位知道吗?我们一般人不修《法华经》,你的修行叫做单一的功德。哦,你要修忍辱,你要特别修忍辱;你要修大乘的信心,你要特别修大乘的信心。因为它法跟法之间,它没办法整合的。就是你从小到大,你学很多武功,你面对不同的敌人,你要使出不同的武功。只有等到你有一天学《法华经》以后,它才可以所谓的总持。就是你诵《法华经》以后,你不断地诵,你自然会产生一个清净心、菩提愿。这两个功德会把你所有的枝末的法门全部整合起来,所以它从根本上去灭恶生善。就是你在不知不觉当中,在诵经的时候,自然产生忍辱的调伏力,产生信愿的善根力,还有智慧的观照力。《法华经》的特色就在这里,它从根本上把你一种凡夫的心先改成佛心,跟十方诸佛同一个安住心。你变成佛心以后,你很多的善根自然就出现出来,这是一个根本上的改变。
  
  辛三、约处叹
  
  药王!在在处处,若说若读、若诵若书,若经卷所住处,皆应起七宝塔,极令高广严饰,不须复安舍利。所以者何?此中已有如来全身,此塔应以一切华香、璎珞、缯盖、幢幡、伎乐、歌颂,供养恭敬,尊重赞叹。若有人得见此塔,礼拜供养,当知是等,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  
  这个地方是约处所,就是“在在处处”。比方说你诵《法华经》,你可能在某一个房间或者佛堂等等,凡是你诵《法华经》的地方,或者是为人演说,或者读,或者诵,或者书写,那么这个地方就值得起七宝之塔。而且要怎么样?“极令高广严饰”,高大庄严。它表示什么?表示这个地方,不要说人殊胜、法殊胜,甚至于你受持《法华经》的处所都很殊胜,值得我们尊重。
  
  怎么说呢?因为你根本就不需要再安这个舍利子了。你诵《法华经》,你那个地方当下就具足了全身舍利。所以,你就是需要用一个塔去庄严这个地方,应该以种种的香花、璎珞、缯盖、幢幡作身业的供养,或者是伎乐、歌颂的口业的赞叹,乃至于意业的供养恭敬、尊重赞叹等等。所以,如果你今天有一个固定的地方,经常点上香来诵《法华经》,你这个地方就值得一切龙天护法来礼拜供养。为什么?“当知是等,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因为你已经从凡夫的心趋向于成佛的心。
  
  蕅益大师解释这一段,说法身舍利,它这个地方就是说,我们一般说的舍利子是佛陀的应身舍利。佛陀应化身,丈六的比丘相往生以后拿去烧,烧完以后产生很多的碎骨。一般来说,佛陀在整个八相成道当中,有四个地方是应该起塔的,表示尊重:佛陀出生的地方、佛陀成道的地方、佛陀转法 轮的地方跟佛陀入涅槃的地方,这四个地方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